2025年9月27日,广东经济学会2025年第二十三届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广东经济学会中青年委员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实验室、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实验室、广州市新型智库重点基地——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并得到《南方经济》编辑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乡村振兴研究》(集刊)编辑部的学术支持。会议由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明忠教授主持。
论坛与会者合影
广东经济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教授首先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中青年学者在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学会会长、长江学者罗必良教授致辞
随后,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教授致辞,充分肯定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的交流平台价值。
学会轮值轮值主席黄新飞教授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松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龚斌磊教授以《新质生产力的催生因素与核心标志》为题作首场报告,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发展路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李胜兰教授以《中美两国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题,探讨了中美两国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大国博弈问题。随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杰教授围绕《数字行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式创新》展开报告,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有华教授则以《基于反饥饿的农业发展韧性评估》为题,从韧性视角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思路。大会报告内容前沿、讨论热烈,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启迪。
下午,论坛设立六个平行专题分会场,聚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创新驱动”“数字化发展与全球治理”“数字转型与劳动力市场”“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数字金融与监管”“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每个分会场汇聚了来自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者,共汇报交流论文近50篇。学者们通过论文汇报、评议互动和自由讨论等形式,就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转型、劳动力市场、金融监管、农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多维度、跨学科的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观点碰撞活跃。
本届论坛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参与,充分展现了中青年经济学人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的学术活力与责任担当。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的高水平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显示度,为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