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科总体概况
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继续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全面深化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与金融学等方向的学科建设。本学科在稳步提升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年度,学科师资队伍持续优化。全职学术型硕导增至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保持100%,正高级职称导师比例上升至65.6%,35岁以下青年导师占比达到15.6%,师资队伍更加年轻化与专业化。研究生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68人,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7人,国际留学生3人。2023年共录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2人,其中重点高校毕业生占比55%,生源质量再创新高。本年度,学科授予硕士学位19人。
与此同时,学科建设紧扣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形成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覆盖劳动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国际贸易政策调整等多个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3年,应用经济学学科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学人才为目标,扎实推进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本年度依托“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思政案例库,新增覆盖国际贸易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课程案例,为研究生培养注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体导师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与“价值塑造”相辅相成。
同时,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党建论坛和乡村振兴调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社会责任感。2023年,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建的实践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此外,学科还组织了多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专题讲座等,切实将党的理论教育贯穿到学生培养全过程。
三、 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2023年,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导师负责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建立了覆盖课程教学、实践指导、论文指导等环节的导师工作责任体系。
在课程教学方面,学科特别注重课程的前沿性与应用性。本年度新增了“数字化经济与区域发展”“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等3门选修课程,同时调整核心课程内容,加强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经济研究工具。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海外背景的青年教师担任,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的指导。
学术活动与论坛也成为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抓手。本年度共举办学术讲座与论坛活动80余场,包括“乡村振兴经济论坛”“全球经济与政策论坛”等系列活动。学术交流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跨学科学术研讨会、校际联合学术论坛等,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互动平台。
论文质量管理方面,继续严格执行“双匿名”评审和“双答辩”制度,对论文的选题创新性、研究方法科学性和结论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本年度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篇,显示出学术成果质量的显著提升。
四、 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023年,学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从课程体系优化、国际化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创新。
首先,在培养方案优化上,本年度重点调整了劳动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新增的“智能技术与劳动力市场”“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课程,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术前沿,使研究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其次,国际化培养取得重要进展。本年度新增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名额1个,共有3名研究生前往美国、瑞典等高校进行为期6至12个月的访学学习,与国外高校在劳动经济政策、数字化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此外,学科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全年共派出15人次参加境内外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
第三,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科新增3个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分别聚焦乡村振兴规划、区域经济转型和国际贸易物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地调研和企业实践机会。同时,邀请企业高管、政府经济研究员担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导师,通过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本年度,国际贸易与金融学方向学生的一项实践调研报告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展现了学科在培养实践型人才方面的显著成效。
五、 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2023年,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高。报考本学科的研究生人数达到46人,较上一年度增长4人,录取的22名学生中重点高校毕业生占比达55%,国际留学生来源地进一步多元化,显示出学科吸引力的持续增强。
二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整体提升。本年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更加贴近应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前沿与现实需求,论文中使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比例显著增加,数据分析和理论结合更加紧密。
三是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显著增多。2023年,学科与瑞典农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举办了“可持续经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参与人数超过300人,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六、 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2024年及未来,学科将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 优化招生宣传渠道:拓宽招生宣传范围,吸引更多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和优质国际留学生报考,提高生源质量。
2.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更多契合时代需求的交叉学科课程,聚焦大数据经济学、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等方向,提升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3. 强化实践与产学研合作: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推动研究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4. 加大国际化支持力度:为研究生提供更多赴境外访学和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