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经管要闻

经管要闻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农业强国建设育英才

时间: 2024-08-19来源: 光明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引,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以满足学生成人成才需求中心,结合自身在涉农经济管理领域的学科与专业优势,顺应时代发展,扎实推进“两目标两指引两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为农业强国建设输送优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

一、以英才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分类培养与分段教育的育人机制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实施分类培养和分段教育,构建有效的育人机制。

一是构建两类英才协同培养的分类培养机制。学院以分类培养为导向,不断优化本科生招生政策,实现入学即分流,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实现不同类型人才的塑造。具体做法是:同步推进“丁颖创新班”和“乡村振兴班”两个农林经济管理班级建设。前者旨在培养具备厚基础、重创新的拔尖创新型时代新人,为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提供支持;后者则致力于培养宽口径、重实践的行业领军型时代新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

二是建构多维能力逐步提升的分段教育模式。学院协同多方教学资源,实施分级分段教育,建构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情怀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提升学生“课内外”知识能力。课程结构由“课内三农基‘三农’识+课外涉农竞赛”向“课内三农专‘三农’识+课外涉农实训”不断优化,分阶段实现学生知识水平提档。将耕读教育、社会调查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精心组织“服务百千万,经管在行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提升学生“校内外”技能水平。实践内容由“校内三农基‘三农’能”向“校内三农专‘三农’能+校外涉农实践”不断升级,逐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再次,强化“家内外”情怀与担当。素养教育由“大国情怀”向“大国情怀+国际视野”不断进阶,有序实现学生情怀深化。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访学,拓宽学生的国家视野。

近五年,学院教书育人的成绩斐然。一名老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海外留学博士生梁骁抗疫事迹被央视《中国新闻》报道;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名学生获广东省“三下乡”先进个人,2个团队获广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二、以创新学科发展和精炼育人方向为指引,完善学科交叉融合和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指明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高校学科建设目标,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方向。对此,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结合农业院校的资源条件,提出创新学科发展和精炼育人方向的办学模式。

一是以两个新学科创新发展为导向,推进学科交叉建设。学院以“四新”建设思想为指引,面向“大数据+”时代发展新趋势,构建“新文科”“新农科”教育发展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重塑课堂形态,整合优势资源,抽调优质师资,组建专门教学团队,建设系列“大数据+经济学(管理学)”课程,推进新文科建设。另一方面,推动经济管理类学科与自然科学类学科的交叉融合,整合多学科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探索新农科教育改革。

二是以两个育人方向重点凝练为基础,推进思政教育建设。学院致力于打造农业的制度经济学、农业的政治经济学两个育人方向,使其成为本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金字招牌。一方面,深耕制度经济学研究,强化专业优势与特色。立足大国三“三农”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等国家农业重大需求,聚焦“农业的制度经济学”,寻求农业经济学人才培育高地的新突破。另一方面,挖掘农根文化,促进理论创新。将大国农根、南稻北麦、河流山川纳入经济学视野,厚植学科基础,聚焦“农业的政治经济学”,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范式的新突破。由此,学院也被学校批准为课程思政教育院级整体试点单位。

近五年,学院办学教育的成果突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专业也入选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目录、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目录;6部教材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三、以多元课程联动和多方资源协同为保障,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此,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构建多元课程和多方资源的保障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一是学院整合多种教学模式,联动打造知识传授第一课堂、实验实训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第三课堂。首先,通过革新教学理念、优化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引入《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高阶课程,让学生扎实掌握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提升第一课堂质量。其次,以科学竞赛、学术讲座、业界讲堂、专业综合实训、证券交易模拟竞赛、虚拟仿真实验等为载体,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再次,依托本院多名国家/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科学家的科研实践,结合课程实习、产业参观、下乡调研等活动,做实第三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学院以优质师资队伍、高端学科平台和多元社会实践体系为支撑,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保障。首先,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人才支撑。充分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跨学科、跨学院乃至跨业界组建教师团队,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互补性和可持续性。其次,整合学科资源,实现平台支撑。以农林经济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抓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涉农讲堂(如“紫荆学术论坛”“乡村振兴大讲堂”等)构筑学科平台支撑,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相促。最后,拓展产教融合,实现基地支撑。通过社会实践基地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实践体系,推动教学与实践共生共长。

近五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效显著。连续2届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人次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包括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广东省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人次在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青年教学比赛等校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作者:罗明忠 蔡键

(作者分别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 责编:宫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