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南方日报】优先满足要素配置,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 2019-03-18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万俊毅 曾丽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落实“四个优先”,即优先考虑干部配备、优先满足要素配置、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公共服务。“四个优先”的要求有机统一,其中优先满足要素配置至关重要。

    乡村振兴亟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视为要素拥有者即要素主体作用于客体要素的关系总和。从主体看,经济活动是要素主体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过程,生产对其他活动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客体看,生产是要素投入、要素组合、产品产出的要素配置链条,流通是生产要素或者产品发生的位移,交换是以一定方式让渡生产要素或者产品的产权,消费是产品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并转化为再生产的过程。

    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配置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使得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使得农业农村的生产要素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劳动力要素通过高考和进城务工渠道呈现“筛选”性的单向流出。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大措施,城乡要素配置失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自2010年至今,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党中央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彰显了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农业农村发展态势的精准判断。

    如何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四个优先”,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质内容就是部署落实“四个优先”。根据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的政策指向,广东乃至全国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配置工作显得特别急迫。

    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要素配置状况有待改善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广东一直致力实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效显著。然而,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广东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驱动动力相对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仍显滞后。

    一是乡村发展要素不足,农业农村已成短板。原省农业厅发布的现代农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农业现代化投入仅位居全国第20位,综合发展水平名列第8。2017年全省仍有14个地级市的人均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和23个县(市、区)的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是优质要素流失严重,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伴随广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近郊农地非农化征用加剧,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量转移。要素流失导致乡村发展相对缺乏投入,加上固有的城乡结构差异,还会使得乡村特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岭南乡土文化、闲置宅基地等具有潜质的要素难以有效利用。乡村要素流失和资源“沉睡”并存,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弱化。

    三是财政投入力度相对有限,引入乡外要素较难。2017年广东财政的农林水支出仅相当于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12.64%,比全国平均值低4.82个百分点。相对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与条件,不易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和城市人才进入南粤的乡村,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拉力较为有限。

    四是要素组合配置欠优,要素利用效率较低。广东青壮年劳动力更易外流,“谁来种田”值得担忧。与此同时,地租、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攀升。目前适合南方丘陵山地地形的农用机械不多,广东不易向农业配置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等要素,使得乡村要素组合效率较低。

    打好优先满足乡村要素配置的“组合拳”

    广东需要下更大力气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出台更加精准的优先满足要素配置的措施,做好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的大文章。

    一是激发现有要素活力,筑牢乡村振兴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既有要素潜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积极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森林和矿产等要素合理资产化和资本化,有效保护和利用农村独特自然风光、人文遗迹和乡土文化,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二是推动城镇要素下乡,强化乡村振兴支撑。健全乡村人才、科技和产业项目的引进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支持,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镇要素流向农村。

    三是拓宽要素供给渠道,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搭建城乡要素对接交流平台,创新要素交易方式,激发各类主体投身乡村振兴,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要素供给局面。

    四是促进要素融合配置,培育乡村振兴动能。依托农业公园、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等大项目,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跨界聚集和深度融合,注重发挥要素融合的协同效应,推动农业功能拓展和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涌现。

    另外,需要着力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以及上下级的协作联动,营造“四个优先”环境,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率先推进乡村高质量振兴。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