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人民政协网】温思美常委:加快粤港澳医疗卫生合作建设

时间: 2019-03-04来源: 人民政协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各方都在关注哪些领域会展开合作,将给居民带来哪些实惠,在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看来,医疗领域有望成为合作突破口。

当前,粤港澳之间的医疗保险并不通用,这为三地的医疗融合带来了实现困难。港澳居民来粤就诊接受医疗需要给付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无独有偶,广东居民赴港就诊也无法使用医保。高昂的医疗支出削减了粤港澳三地居民跨境就诊的热情和动力。此外,粤港澳三地的医师资格执照尚未得到互认,三地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材准入制度和准入标准不一,无法实现医疗药品、医疗器材的共享等问题也是“拦路石”。

对此,温思美认为,医疗协作的发展应由点到面,逐渐发散。即首先在大湾区尤其广州、深圳等城市指定试点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在该批试点单位内实行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协作方针和办法,然后根据试点单位的反馈,总结和改善大湾区医疗协作建设方案,再将改善方案应用到新一批试点单位的运作中去。

“阻碍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的主要问题在于制度的不兼容。是否能考虑赋予大湾区内试点医院和医疗服务机构双重身份,既享有内地身份又享有特别行政区身份,如同通行粤港畅通无阻的双牌车。”温思美说。

温思美还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推进医疗协作,打通人才流、实现人才共享是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创新人才流通机制。具体而言,在CEPA的基础之上,可以试点简化港澳医生在大湾区的行医手续,同时试点三地专科医师共享及多点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试行三地医师资格互认计划,设立国际医疗实验区,港澳乃至国外的医生均可在实验区的医院服务,鼓励港澳的医疗人才跨境执业,从而推动三地的医疗融合与交流。

2015年,作为深港跨境医疗的服务创新,香港长者医疗券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计划中被提出并实践,实施至今已逾3年。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可以使用医疗券支付当日在港大深圳医院指定门诊的服务费用,包括预防护理、治疗和康复服务,但不适用于住院及需预先缴费的医疗护理服务。温思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是进一步扩大长者医疗券在内地使用范围的理想试点,在大湾区内的试点单位推行长者医疗券计划,既有效减缓赴粤养老人群就医、购买护理服务的经济压力,又是推进大湾区医疗融合的有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