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dg.southcn.com/content/2018-12/11/content_184419550.htm
“没想到东莞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还保留着这样的古村落!”12月10日上午,相关领域专家走进东莞生态园周边的塘尾、牛过蓢和南社古村落。
今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东莞市选取13个条件较成熟的村(社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南社村和塘尾村是其中2个,由东莞市城乡规划局牵头统筹进行连片规划与建设。另外,规划局正在进行东莞生态园(片区)乡村群规划编制,其中包括了石排、茶山、横沥等生态园周边10多个村庄。目前,有关工作方案已形成征求意见稿。专家们走访调研后,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村落群的统筹规划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其中,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万俊毅提出“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活化古村”的意见。
万俊毅在东莞乡村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东莞的乡村首先要推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让古村落“活”起来。“东莞有着深厚的乡村历史文化积淀,但看下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除了古屋,很少甚至没有‘活’的东西,这就显得比较沉闷单调。”此外,他还建议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复活一些农耕文明的场景,搞一些情景再现,让游客参与体验活动,增加旅游价值。
另外,万俊毅还提出,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耦合,增强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为什么有空心村?关键是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没有做好。要把生产空间规划好,重要的是围绕第一产业做好‘接二连三’的文章,推进产村融合。”万俊毅说:“‘三生’空间耦合,必须管控生态底线,必须注重地下管网建设,不然到时生产污水、生活废水不好处理。”
在万俊毅看来,还应培育村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他认为,乡村治理很重要,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且不好管理,如果不用一定的方式让他们参与治理,会带来不少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外来务工人员都无缘乡村治理,应以一定的方式让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村庄事务治理。另外,他还提到,农民作为建设主体,要让他们参与进来,形成乡村建设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