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广州日报】打造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

时间: 2018-11-07来源: 广州日报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更具活力的城市群打开了无限可能。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多次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大湾区发展凝心聚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目前,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整体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以及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化商旅、金融产业等的协同发展。其实,农业合作对推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大湾区建设需要农业合作

  首先,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大湾区建设所必需。时至今日,农业已经不再单纯只是承担食品生产和保障功能,还具有生态环境功能、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社会稳定与社会调节功能、国家安全功能(不仅包括粮食安全,还包括食品安全与食物主权等)、文化教育功能、康体休闲功能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必须切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以生态宜居宜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农业的多样化功能,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大湾区的农业合作,在为大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食品保障和就业机会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生态环境,提升大湾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力促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其次,世界大湾区建设经验证明,农业不可缺。纵观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及著名湾区的发展经历,都市农业或世界著名湾区的农业虽不是满足城市居民食品大宗消费的主要来源,却是城市生态涵养、安全食品生产的重要渠道,是满足居民休闲、教育等多功能的体现。比如,美国纽约就将农业纳入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统筹规划,拥有大约600个小型农场,而且专门建设温室大楼,为城市农业发展提供空间。日本东京都则将农地作为弥补都市设施单一化的重要空间,农业被称为都市的“后花园”,为都市居民提供时令蔬菜、花卉和苗木等;同时,东京还建有都市田园学校、学校农园等,为学生、市民体验农业、了解农业、亲近自然提供重要场所。可见,农业的存在与发展是城市宜居宜业所不可或缺的。

  大湾区农业合作基础扎实

  首先,粤港澳农业合作成效显著。多年来,粤港澳人员交往、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其中,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更是从未间断,日趋紧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港澳市场95%以上的蔬菜,由内地17个省区供应。毗邻港澳的广东省,供应了两地市场七成的食品。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从该口岸出境的新鲜蔬菜、水果、活禽等占到香港市场的85%以上。其中,惠州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之一。香港人吃的蔬菜四成产自惠州,香港猪禽及水产品1/3由惠州供应。中山市也是供港澳农产品的重要基地之一,供港活鱼占香港市场70%的份额,供澳活禽、供澳蔬菜出口数量在广东均居首位。

  其次,粤港澳农业合作机制健全。供港澳食品之所以能够保证按时按质足量供给,关键在于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紧密合作,尤其是粤港澳农业、食品、交通运输、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精诚合作。而且,经过多年的实践,粤港澳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制度与机制,包括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原料养殖基地实施注册备案制度以及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日趋完善快捷的物流网络体系和食品产品生产、流通保障体系,确保了供港澳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或鱼塘、养殖场)到餐桌的安全,为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农业合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

  大湾区农业合作提升之见

  其一,提高认识,确立农业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关键是要从农业的多功能性视角提升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农业的生态资源价值,明确在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和城市发展中,还要在农业发展上有所作为。农业在大湾区建设中不只是提供经济产值或农产品,更是生态自循环和文明传承的需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没有农业的发展,大湾区建设就难以实现高质量。

  其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大湾区的资源禀赋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涉及的地域广阔,包括的城市不少,各自的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优势各异。比如,香港和澳门虽然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但有极为严格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系统;而惠州、台山和肇庆等地拥有相对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生态优良;广州和深圳是华南地区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集中地,拥有较为集中的农业科技资源;“食在顺德”则铸就了顺德传统美食,陈村花卉也已声名远扬;由此,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合作提供了优势互补的可能和需要。未来在大湾区建设中就要因势利导,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发挥各自的既有传统和优势,培育新优势,找到自身在大湾区建设中农业合作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凸显自身的价值。

  其三,厘清思路,做好大湾区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城市群,比较而言,农业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农业难以成为大湾区的主导产业,也难以走大农场式的现代大规模农业发展之路。城市群的建设,决定了农业发展应以精细农业、都市农业和体验农业为重点,走绿色生态科技农业发展之路,以提供时令蔬菜、新鲜蔬果、活鱼活禽和特色食品等为主攻方向,并满足城市居民的体验、休闲、展览和教育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湾区临海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推进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大湾区农业的丰富多彩和物美质优。

  其四,强化辐射,带动大湾区周边地区农业大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背靠广东及珠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等地,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且农业发展各具特色,期望其出产的优质农产品以优异的价格销往目标市场的优质客户,在满足城市居民对“品质、品牌、品味、品位”食品农产品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农业的比较收益。由此,在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群的农业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大湾区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外的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大湾区城市群的市场带动和示范功能,树立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理念,以“市场(资金)+基地”“总部+基地”“技术+基地”等多种模式,以“互联网+农业”的新形态新业态,带动大湾区周边地区农业大发展。

    (作者罗明忠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教授,胡新艳为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教授)